農業農村部兩個會指向一個事||長虹臥波
12月5日,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扎實做好“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農村民生領域工作。同日,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著力加強農業農村法治建設。
“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農村民生、農業農村法治建設,兩場會議的三個關鍵詞背后,其實都指向了一個事,反映出農業農村部對民生的高度關注,道出了我們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時,需要格外注意做好的工作。
關鍵詞一:“一帶一路”農業合作
當今世界,農業愈發成為重要的外交議題和外交資源。
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無論在哪個國家,吃飽、穿暖,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民生性強、共識度高、影響面廣是農業合作的優勢。
近年來,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對全球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出了挑戰。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對建設“一帶一路”謀求本國農業發展具有強烈的現實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在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上不斷深化合作、推陳出新。與此同時,我國農業對外合作機制也在不斷提升,2014年底,經國務院批準,由農業部門牽頭的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
過去幾年來,依托這一機制,柬埔寨香蕉第一次來到中國,“莫桑比克—中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幫助莫桑比克有效解決了主糧安全問題,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農產品越嶺跨洋,豐富著中國人的餐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小而美”項目,正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亮點。
如菌草技術、雜交水稻、新型油菜種等一些“小而美”的項目,近年來呈現出“影響大、范圍廣、收益豐”的特點,拉近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心與心之間的距離,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這些“小而美”的項目直接惠及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接地氣、聚人心,往往能夠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中,農業“小而美”項目前景廣闊。
關鍵詞二:農村民生
農村民生工作有其復雜性,相較于城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還有一些短板要補。把好事實事辦到農民群眾心坎上,就需要從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把該補的短板先補齊。
這其中,農業農村部黨組會議著重強調了要協同相關部門抓實農村養老服務。
為什么是養老?
這既是因為我國農村老齡化形勢較城鎮更加復雜,農村人口老齡化明顯高于城鎮,也是因為城鄉養老資源不平衡,農村養老服務面臨供需不匹配等現實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刀切”是要不得的。
在農村,村莊的規模、人員結構,農民的養老觀念、收入水平,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等,都可能成為影響農村養老服務供需雙方的因素。
所以,只有先調研,摸清各地情況和群眾訴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
現在,農村仍有很多老人傾向于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而由于子女多進城打工,農村有很多留守老人,對那些農村獨居老人,尤其是高齡獨居老人、失能老人而言,居家養老誰來照顧?能不能按時吃上一口熱乎飯?遇到突發情況怎樣就醫?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農業農村部黨組會議強調,聚焦居家養老助餐助醫、日間照料、適老化設施建設等,推動加快補上養老服務短板。
關鍵詞三:農業農村法治建設
“三農”領域涉及的底線紅線多,守牢這些底線紅線,尤其需要加強農業農村法治建設。
為此,我國一直在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的立法工作。
今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從法律層面對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等作出明確規定。
今年6月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則讓全國9億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權益有了法律保障。
加強農業農村法治建設,首先仍是立法,要健全完善農業農村法律法規體系,緊盯重點領域強化立法工作。
農業農村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還特別強調更多運用柔性執法方式。
小攤小販、小微企業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我們行政執法所追求的,不是為罰而罰,不是單一的法律效果,而是一種社會綜合效果,更應該給眾多普通的小微經營主體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政策包容度。
讓農業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實現執法辦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才是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初心所在。
農業農村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要求,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鄉村依法治理。
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鄉村治理的重要思路。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三者各有適用范圍。
法治是自治的保障,在未來的鄉村治理進程中,適用法治的內容會逐步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一句話,法律是農民權益的“保護神”。
其實農村民生問題始終是農業農村部關注的焦點。就在不到一個月前,農業農村部一次常務會議上研究健全農業農村領域民生呼應工作機制。這次兩場會議圍繞民生話題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讓我們也更加期待農村民生工作接下來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