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第046號提案的答復
盤農發〔2020〕42號 簽發人:楊昕
民建盤錦市委:
貴黨派提出的《關于加快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助推農業產業發展的提案》已收悉。此提案市農業農村局非常重視,及時召開了領導班子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會上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一致認為,貴黨派提出的《關于加快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助推農業產業發展的提案》提得非常好,具有建設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采納落實該提案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具體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并答復如下:
一、建設盤錦“ET農業大腦”
今年盤錦市人民政府與阿里云、遼寧聯通《關于建設“農業大腦”的合作框架協議》,盤錦ET農業大腦項目按照“科技先行、商業牽動、金融保障”的建設原則,強化與阿里巴巴集團科技、商業、金融生態的合作,以5G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為手段,以盤錦大米、河蟹兩大主導產業為切入點,以服務大米、河蟹兩個產業聯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以產業規模化、品種優質化、生產標準化、品牌系列化為目標。促使企業提質增效、節本降耗、質量安全、渠道拓展,實現產品貨真價實、優質優價,促進產業做深、產品做精、鏈條做長、品牌做大,推動產業全環節升級,帶動農民全鏈條增收,引領盤錦大米、河蟹兩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盤錦ET農業大腦項目建設內容由“科技板塊、商業板塊、金融板塊”三部分構成。1、科技板塊主要以5G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建設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數據能力中臺和綜合應用平臺。數據能力中臺建設包括: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物聯網中臺三個中臺建設;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包括:“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行業監管系統、農業技術服務系統、數據分析系統、農業產業“一張圖”地理信息應用子系統(GIS)、可視化分析系統、身份認證管理系統”七個系統建設。2、商業板塊。融合阿里巴巴優勢資源與兩大產業聯盟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重點從品種改良、線上鄉下銷售渠道拓展、企業新零售能力提升、網紅資源對接、品牌優化提升等方面開展合作,努力探索符合盤錦產業實際,符合雙方利益的全新合作方式。近期目標,在年內推進落實阿里巴巴與試點企業“優質優價”課題并交出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總結經驗。3、金融板塊。建立螞蟻金融“普惠金融”盤錦站,通過最新的“310”模式,(即三分鐘填表、一秒鐘放款、零人工干預)全程無抵押物,為盤錦農民在金融貸款服務方面增加一個優質選項。
二、做實大米河蟹產業聯盟
一是組建產業集團。成立盤錦純正河蟹大米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目前正在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二是設立產業基金。市政府明確了基金名稱、資金要素、出資主體及出資比例,確定了基金投資領域、投資行業、投資方向、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回報率等事項。三是選用優質品種。盤錦大米產業聯盟企業選定優質品種達到16個,種植面積12.7萬畝,占聯盟企業種植面積的20%以上。盤錦河蟹產業聯盟重點推廣“光合一號”優質河蟹品種,占全市河蟹養殖面積的50%以上。四是推進規模經營。依托“聯盟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模式,通過流轉、訂單等方式,盤錦大米產業聯盟企業整合土地60.48萬畝,盤錦河蟹產業聯盟企業落實河蟹養殖面積28.6萬畝。五是強化技術指導。成立了盤錦大米聯盟、盤錦河蟹聯盟兩個技術指導組,深入聯盟企業開展技術指導,確保農業生產穩步開展。六是加快綠色發展。推廣稻蟹模式,全市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80萬畝,其中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產業聯盟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59.83萬畝,占比74.8%。推廣扣蟹、成蟹混養,混養面積12萬畝。七是推動產業融合。推進“十大米莊”建設,遴選了17家企業示范基地,制定了米莊標準和種植標準,打造“盤錦大米”精品模式,輸出盤錦蟹稻文化。八是建設產業園區。已完成土地征收工作,正在開展糧油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三、推進我市數字鄉村發展
我們依據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制定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正在編制《盤錦市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在綱要中明確我市數字鄉村建設目標,提出了全面建成數字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重點發展鄉村數字經濟,實施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程,夯實鄉村數字化基礎,加快構建覆蓋全市鄉村、高速暢通、服務便捷的基礎通信網絡,推進農村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推進智慧農業工程,建設市級智慧農業中心,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配合開展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完善全市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
四、整合資源,建立示范,穩步推進“互聯網+農業”向更深層次發展。
我市地處遼河入海口,河流較多、濕地面積大,農業自然環境復雜,因此全面推廣“互聯網+農業”尚有一定困難,但可以在規模化、機械化發展較好的地區率先開展“互聯網+農業”技術的應用。通過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引導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逐步推廣“智慧農業”技術。我市新發展實現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結合的認養農業0.2萬畝,大洼區“互聯網+認養農業”項目被評為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創新項目。未來計劃廣泛建立適合于小型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智慧農業”技術體系,以提高農業生產率。遵循“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形成涵蓋多部門的協同工作體系,集成多平臺的運營服務體系,串聯多環節的新型供應鏈體系和整合多資源的支撐保障體系。以標準化生產為標志,完善市場導向的農產品生產體系;以現有工程項目為手段,加強產地基礎設施建設;以電商網絡平臺為載體,推動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以整合資源為基礎,完善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以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為平臺,強化網上銷售質量監管;以宣傳推介為路徑,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為抓手,提高農民網絡應用水平;以“雙新雙創”為引領,推進農村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
五、繁榮我市鄉村網絡文化
開展鄉村文化振興示范基地建設工程,建設互聯網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示范基地,全面推進村級益農信息社等鄉村農業網絡平臺的建設。緊跟全省先進市縣步伐,爭取5G技術的農村創新應用大面積普及,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水平與工業相比差距顯著縮小,培育叫得響、質量優、特色強的國家級農業品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
六、加強“互聯網+農業”人才梯隊建設
作為我市發展“互聯網+農業”的長遠策略,一定要注重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可以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合作社等技術人員進行相應培訓,為我市“互聯網+農業”發展提供堅實技術后盾。同時我市可以以鄉鎮或村為單位,研究建立區域性物聯網信息系統,分區指導當地的農業物聯網建設,逐步建立起適合小規模分散經營體制下的“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管理模式。
七、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降低物聯網工程運行成本,有效促進“智慧農業”良性循環發展。
要讓我市智慧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農業生產的靈魂,關鍵是要讓參與其中的廣大農民有適當的經濟回報,這樣才能逐步推進,最終形成與農業產業化配套發展的局面,“智慧農業”才能被農業主動接受并大范圍推廣應用。結合我市現狀,在關鍵傳感器等硬件設施種類缺乏的條件下,加強來自農業內部的基礎信息采集,發展以農業網站、信息平臺等為依托的農業大數據系統,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農業數據支持。同時組織實施“智慧農業”技術攻關項目,支持科研機構研發符合我市農業應用需求的可靠性高、成本較低、易操作的物聯網技術,解決物聯網項目普遍成本高、操作難、能耗高等問題,并為物聯網項目批量推廣提供技術支撐。以此為基礎有側重點、有針對性的逐步試點建設物聯網工程,有效降低物聯網工程的建設成本,推進“智慧農業”在全市范圍內的普及和發展。
毫無疑問,“智慧農業”的來臨,不但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而且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社會變革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推進“智慧農業”并非一次簡單的技術進步,而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也并非舉農業系統一家之力就可實現,需要社會各行各業的協調發展。這將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我市“智慧農業”發展決不能操之過急、一哄而上,要理清思路、整合資源、抓住重點,大力發展認養農業、休閑農業,培育“一村一品”,同時發揮大洼區全國首家“互聯網+認養農業”項目優勢,廣開宣傳渠道,線上線下,以點帶面,帶動全市廣大農民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步步為營,穩步推進“智慧農業”在我市的發展。
最后,感謝貴黨派對我市智慧農業工作的支持、關心和幫助,歡迎貴黨派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多提寶貴意見,為我市智慧農業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
[A1]
[同意公開]
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6月12日
主辦單位: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版權所有: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地圖]
網站標識碼:2111000020 ICP備案序號:遼ICP備2022012107號-1 遼公網安備21112302000064號
聯系電話:0427-282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