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加重,市農業農村局下發 緊急通知:進一步做好重大病蟲防控工作
7月下旬以來,我市連續多日陰雨寡照,并出現多輪、大范圍強降雨。據氣象部門信息,8月份我市降水仍偏多,可能出現多輪降雨過程。長期陰雨寡照,致使農作物處于生理逆境當中,抗病蟲能力下降,水稻、玉米等作物病蟲害總體呈偏重以上發生趨勢。當前,水稻病蟲害防治刻不容緩,玉米葉部病害呈流行趨勢,需加強監測、及時防治。棉鈴蟲、粘蟲、草地貪夜蛾等遷飛性害蟲可能隨北上氣流遷飛入境,存在突發、暴發風險,需做好應急防控準備。各類重大病蟲害發生態勢,對我市的糧食作物生產造成嚴重威脅。8月1日,市農業農村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進一步做好重大病蟲防控工作,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通知要求,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強化“屬地責任”意識,組織、領導好重大病蟲防控工作。發揮在組織管理、指揮協調、防控決策、督導檢查等方面的作用,切實明確防控目標,壓實防控責任、細化防控措施,與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協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工作。樹立防病蟲就是增產、減損就是保糧的理念,在做好農區防汛和農田排澇工作的同時,切實把重大病蟲疫情防控作為防災減災保豐收的大事要事,擺在農業生產突出位置,作為硬任務抓緊抓實。
通知要求,各地要強化病蟲害調查監測,及時發布預警預報。
一是積極做好系統調查與大田普查,發動各級植保技術人員,抓關鍵時段和重點區域開展普查,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分布情況。二是及時制定并發布預警預報信息,指導防治,同時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手機短信、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廣泛向社會發布,提高病蟲預報信息的覆蓋面。
通知要求,各地在汛期病蟲防控工作中要結合實際,分類指導,科學防控。針對因長時間積水、寡照等原因造成的作物長勢偏弱、發育進度滯緩的田塊,在防治病蟲的同時,及時噴施碧護、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及磷酸二氫甲等葉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抗病蟲能力,加速恢復作物長勢,促進單產提升。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提出科學有效的防治指導意見:穗頸瘟防控采取預防為主、適期施藥的策略,重點做好抽穗前和齊穗期兩次施藥防治;水稻紋枯病防控采取“治、控”結合策略,在防治穗頸瘟同時,施藥控制紋枯病發展和蔓延;二代二化螟防控采取“抓早抓小”策略,于新孵化幼蟲發生高峰期(田間為害初期)及時防治;稻飛虱防控主要抓抽穗至灌漿期,防止其上穗危害;玉米葉部病害防控以保護棒三葉為主,于病害發生關鍵期及時施藥確保棒三葉以上葉片不發病、晚發病;三代棉鈴蟲防控重點保護玉米穗部,使其免受棉鈴蟲危害;對于重大病蟲害正在突發、暴發和快速蔓延流行的區域或地塊,要采取緊急防控措施,積極組織應急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快速撲滅和壓低病蟲基數,防止暴發、流行。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強工作督促和技術指導,切實深入田間地頭和防控一線,開展防控指導,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和防控作業安全。各地開展防控作業時,要實施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相融合,優先選用生物制劑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型化學藥劑,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抓嚴管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現象。要切實加強作業人員自身防護,防止防控作業事故、人畜中毒事故和農藥殘留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