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要聞 >動態要聞

遼寧盤錦: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鄉村振興路

遼河邊,春意濃。

因油而建、因油而興的盤錦,近年來以“改善農村環境,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宜居鄉村”為核心,正在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隨著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同步推進綠化、暢通、碧水等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創建省級美麗示范村82個、美麗宜居村135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到87%。在全力推進城市轉型鄉村振興的大路上,盤錦奮勇前進。

盤錦市稻蟹田。盤錦市委網信辦供圖

曾經斑白鹽堿地,現在金黃稻蟹田

“去年,盤錦水稻種植面積已有160萬余畝,全是鹽堿地改良而成。”盤錦田忠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忠介紹說:“鹽堿土地鹽分高,農作物種下去就活不了。”

經過建立和完善灌排配套工程及“泡田洗鹽”,有效降低了土壤耕層的鹽分含量,鹽堿地變成了“米糧倉”。

也是從那時起,稻田地里養起了螃蟹。盤錦光合蟹業負責人李曉東講解著稻田養蟹的好處:“河蟹在稻田除草、松土、捉蟲,排泄物成為水稻的肥料,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稻田為河蟹提供了攝食、棲息的條件,并節約了養殖水面。”

30多年來,李曉東的科研團隊突破了河蟹工廠化人工育苗、河蟹土池生態育苗等技術難關,開創了“公司+農戶+基地+服務站”的經營模式,帶動了當地上萬名農戶致富增收。

49歲的張海濤種了近30年稻蟹田。“去年水稻畝產1300斤左右,河蟹畝產30斤至50斤,一畝地的收益達到3000元左右,一年要比一年好。”張海濤說。

截至2022年底,盤錦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72萬畝,河蟹產量6萬噸,帶動從業人員22.6萬人,養殖規模在10畝以上的養殖戶2.9萬戶,年產蟹苗15萬公斤,盤錦已成為全國最大河蟹種苗生產基地。稻田養蟹也在全國推廣普及開來,種養面積超千萬畝,累計為農民增收超過500億元。

盤錦對鹽堿地的重塑不止于此,未來,即將出臺的《盤錦大米品牌提升工程行動方案》將進一步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進而統一品種、標準、模式、技術、品牌和監管。同時,還將進一步擴大“紅海灘1號”種植面積,制定“紅海灘1號”蟹稻共生種養殖標準,以北京為主要目的地進一步拓寬專供市場,共同推進“盤錦大米”品牌優勢重塑。

年輕人回村種柿子,打開村民“致富夢”

穿過一片稻田,郭佳明正在自家的蔬菜種植大棚里調試新設備,可以遠程監控病蟲害和土壤溫濕度。

這個2015年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的年輕人,在外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回到大堡子村創業。大棚里,經受光熱洗禮的堿地西紅柿逐漸轉色,飽滿緊實。

盤錦當地種植多以水稻為主,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偏少。“最開始,支持我的人不多。”郭佳明說。可即使這樣,在一望無盡的鹽堿地上,西紅柿,冒出了芽。

郭佳明與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建立合作,不僅研究改良了堿地西紅柿種植技術,還帶動100余戶菜農搞起了合作社。在每一個環節,郭佳明都手把手地教給菜農種植技術。在他的努力下,當地的堿地西紅柿從低產到高產,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如今,在大堡子村,有300余個大棚,近800名村民種植堿地西紅柿,2021年村民平均收入達3萬元。

“我覺得我的事業應該在農村。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很完備,新技術也有用武之地,靠科技種田,可以帶動鄉親們致富,這樣農村才更有希望。”郭佳明說。

產業興旺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大堡子村也開始更加重視精神生活,加快優化人居生態環境,讓村子“靚”起來,煥發新的生機。

走進大堡子村,在成行的大棚之外,令人賞心悅目的還有干凈的街道和整齊的村舍,每家每戶門前都種植著各類花草果樹。除了潔凈,村里的各類服務設施不斷增加,村民廣場、5G網絡、新能源車充電樁……

在盤錦市,像大堡子村這種干凈整潔、鳥語花香的“田園式鄉村”并不是個例。幾年來,盤錦市完成鄉村植樹24.5萬株,建設園林新村24個,美麗庭院覆蓋率達到40%以上。

與此同時,遍布鄉村的農家書屋為鄉村文化振興錦上添花。盤錦市2019年啟動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度融合試點工作,經過三年的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281個農家書屋。

在農家書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深度融合過程中,農家書屋服務功能不斷豐富,實現了從“建書屋”向“種文化”,從“傳知識”到“育新風”的轉變——農家書屋不再是無法移動的文化陣地,而是升級成為服務“三農”的有效載體。農家書屋真正“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

環境美,游客多,村民變身民宿主

院子門前,牽牛花爬了滿墻,獨特的徽派房屋,富有濃郁鄉村色彩的農家院、無不散發著美麗鄉村的氣息。

門旁的果樹吐露新芽,幾名游客在樹邊合影,自拍桿伸得老長。三月伊始,大洼區王家街道石廟子村就熱鬧起來。城里來的游客有的在溫室大棚里采摘新鮮蔬菜,有的拿出手機對農村院落的房前屋后錄個不停。

石廟子村以盤錦特有的稻米文化為主旋律,開展原汁原味的鄉村特色民宿。村民陳紅就成為了民宿老板,陳紅說:“現在村里通了燃氣、自來水,隨時能洗熱水澡,游客更愿意來了,來了就更愿意多住兩天了。”

曾家村的孫艷春燒得一手好菜。前些年,曾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回家辦起了民宿。“以前,這事想都不敢想,對著臭坑塘,廁所、洗澡都在屋外,一出門垃圾袋滿天飛,誰家一潑泔水,雞鴨溜達著全湊過來,城里人誰能愛來?”

環境好了,來村里休閑旅游的客人越來越多,逐漸轉化成鄉村產業發展、農民致富的綜合優勢,認養農業、民宿產業、鄉村旅游等農村新業態在盤錦蓬勃發展起來。每逢“五一”“十一”旅游旺季,孫艷春家的房間都是爆滿,他和妻子不得不把自己的房間騰出來,在后院搭帳篷住。孫艷春說:“即使平常日子,住宿的不多,一周也要接待四五撥飯局。”

目前,盤錦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深度開發。目前全市已有10個3A級旅游村,民宿及農家樂床位達8600張。

游客在稻田畫里合影。盤錦市委網信辦供圖

作為遼寧省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市和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盤錦市從2014年開始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市農村新建黑色路面4300公里;取締院外旱廁,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以上;農村24小時供水覆蓋率達到100%;引導具備實力的燃氣企業在農村推進燃氣工程,確保燃氣管網覆蓋率達到100%。

這只是盤錦鄉村振興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昔日的鹽堿地,現在的“稻蟹鄉”;曾經的普通鄉村實現了“顏值”和“氣質”的雙提升;村民變身民宿老板,年輕人積極回鄉創業。

盤錦正在用實干和智慧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方針變為生動實踐。

信息來源:文明盤錦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盤山縣完成農機技術指導員培訓任務
下一篇: 多部門合作促鄉村振興